蛟龙转鼔作为第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是流传于陕西西部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鼓舞。
乾州蛟龙转鼓,源于明代朱元璋宫廷内之凯旋庆功乐舞,到了嘉靖年间成为宫廷乐舞。保存600多年的《梁氏族谱》佐证,乾县王村镇梁氏世祖梁世明,在第七代出了一个在朝为宦官的梁忠,在朝廷的51年里梁忠学会了朝贺乐舞和转鼓艺术。万历二十一年(1593),梁忠年愈古稀,告老还乡,遂将鼓舞艺术带到民间,以王村镇为中心世代相传。因鼓壁周围饰有“蛟龙”图案,并以鼓作舞,鼓之舞之,故名为“蛟龙转鼓”。
蛟龙转鼓属大型民间广场鼓舞艺术,表演起来气势恢宏,有秦地之雄风、秦人之雄姿。常用的舞蹈动作有平击鼓、高跳击鼓、鲤鱼翻身、凤凰单翅等,双槌击鼓、单槌击鼓、抡击鼓、击鼓帮、对击槌等敲击技巧穿插变化其中。 有梅花形、一字阵、月牙形、五角星等队形。 表演特点主要突出在“跳”和“转”上,人绕鼓转,鼓绕铙转。 跳的动作分为异地跳和原地跳;转的动作分为自转和公转。表演时,鼓手依据节奏变化时而蹦跳,时而围鼓转击,时而敲击鼓帮,时而双槌对击。 鼓手们在鼓阵中时而你追我赶,绕鼓跑位;时而跳转,时而翻身。 鼓点丰富多变,节奏对比鲜明,舞姿矫健,情绪昂扬,洒脱有力,粗犷奔放,展现热烈、豪放、彪悍、质朴的艺术风格。
目前,乾县蛟龙转鼓传承人有吴彦杰、吴创奇、梁卫国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