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首页 » 地情文化 » 地情研究

长武在清代是“冲繁难”要缺

时间: 2023-06-26 17:25:00
来源: 长武县地方志办公室
作者: 赵斌
责任编辑: 王昕
【字体: 打印

   “冲繁疲难”是清朝创设的同一层级地方政府的等级划分制度。其实,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划分等第,从秦朝就已开始。秦县以人口多寡,将县分为大小两级,大县的长官称令,小县称长。迨至北魏,调整为上、中、下三等。北齐又在此基础上,将上中下各分三级。明朝初年,一改历朝按户口分等之法,以缴纳钱粮数额为准,分为上府、中府、下府和上县、中县、下县。伴随上、中、下三等法一同出现的,还有“繁简则例”。至嘉靖四十五年(1566),吏部又根据皇帝旨令,通将天下府、州、县逐一品第,区别大小、繁简、冲僻、难易,定为上、中、下三等,其中以边方残破、远方困惫、盗贼猖獗、灾沴频仍、冲繁难支、刁疲难治为上,稍易者为中,易者为下。遇有升擢、行取,先尽上等,次及中等,再次及下等。

到了清代雍正六年(1728),广西布政使金鉷在总结历代行政等第,尤其是明代“繁简”制度的基础上,根据官缺所处地理位置之冲僻、行政事务之繁简、赋税征收之完欠、民情风俗之淳悍和命盗案件之多寡等五方面,提炼出“冲”“繁”“疲”“难”四要素,并以“地当孔道者为冲,政务纷纭者为繁,赋多逋欠者为疲,民风刁悍、命盗案多者为难”等标准,来衡定州县官员的选任方式。随后,吏部在金鉷条奏的基础上,正式确立了“冲繁疲难”制度。

“冲繁疲难”制度由两部分组成,一是“最要缺、要缺、中缺、简缺”四等级制度,另一方面是“冲、繁、疲、难”四要素制度。四等级和四要素本是两种不同的制度,其中四等级制度以职务繁简为标尺,将官缺分为最要缺、要缺、中缺、简缺四个等级;四要素制度订立于雍正九年,以“冲、繁、疲、难”四项为标准,将官缺分为四项之缺、三项之缺、二项之缺、一项之缺和无项之缺五个等次。官员的选任和权力分配实际由“最要缺、要缺、中缺、简缺”四个等级决定,与“冲、繁、疲、难”四要素没有关系。凡最要缺、要缺之道员和知府,由吏部开列人员名单,具题请旨钦定,谓之“请旨缺”;同知、通判、知州、知县,由各该督抚(府尹)于属员中拣选人员,具题补授,谓之“外补缺”。而中缺和简缺之道、府、同、通、州、县,均由吏部月选,掣签补授,谓之“选缺”。缺分不同,权力分配各异。请旨缺,控于皇帝手中;外补缺,由督抚主掌;选缺,则归吏部负责。

乾隆七年(1742),吏部又将“冲繁疲难”制度与“最要缺、要缺、中缺、简缺”四等级制度整合为一体,订立了新的“冲繁疲难”制度。按“冲”“繁”“疲”“难”四项要素所占项数之多少,将地方道、府、同、通、州、县分为四等:四项俱全者为“最要缺”,兼有三项者为“要缺”,兼有二项者为“中缺”,仅有一项或四项俱无者为“简缺”。      

据《清宣统·长武县志》(卷之一)载:乾隆三十四年(1769)四月初九日题,本月二十四日,奉旨该部议奏钦此钦遵。议得陕西巡抚文绶疏称:“准吏部咨议得西安布政司勒尔谨奏称:‘窃查邠州属之长武一县,界联甘省之泾州,为陕省西路之门户。前因该邑事简民朴,是以仍归部选。近来词讼较多,风气亦觉强悍,该地情形非同往日,委非初任之员所能经理。况交界处所最易藏奸,东拏西窜,事所常有,必须精明强干之员,始能弹压整顿,长武一县似应改冲繁难要缺,在外遴选调补等因。’查酌改知县等缺繁简例,由该督抚核查,具题移交到臣。伏查邠州属长武一县,西接甘省泾州,为入陕首站,南接灵台,北接宁州,亦俱与甘省地界犬牙交错。自新疆开辟,商贾络绎,交界处所最易藏奸,近年来词讼滋繁,民风微悍,洵非精明强干之员难资整顿,应请俯如该布政司所请,将长武县改为冲繁难要缺,在外遴员调补。倘蒙俞允,见任知县张南图可否胜任,容臣与督臣明山商酌,另行具奏等因。”乾隆三十四年(1769)五月二十日奉旨依议。

乾隆三十四年(1769),经陕西巡抚奏报,吏部议奏,奉旨准将长武改为“冲繁难要缺”。由此可见,乾隆时期,长武行政事务、民情风俗等治理因素复杂,治理难度加大,一般官员难以胜任长武知县这一官职,当时能被选任为长武知县一定是精明强干之员,基层治理能力非常突出。自此以后,长武知县选任不再归吏部月选,其挑选和任命权由陕西巡抚主掌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